许伯建艺术专题(一):《许伯建先生书艺说略》

6203
发表时间:2019-06-22 16:45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大批顶级文化学者、艺术家如于右任、沈尹默、潘伯鹰、章士钊、吴宓、谢无量、商承祚、丰子恺等随着这股洪流纷纷移居重庆,许伯建先生以其非凡的诗词及书艺才华加入著名的饮河诗社,成为最年轻的会员,随后又被推选为理事。在重庆,他常常与大师们诗词唱和书艺交往,成为重庆本土文艺家与全国顶级文化名流接轨的重要桥梁,对重庆诗词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好,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书法家、文艺评论家范国明先生的文章《许伯建先生书艺说略》来了解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了解那段风云际会的文化历史。


《许伯建先生书艺说略(节选)》
QQ图片20190420231253.jpg


  许伯建先生书法最早学习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古代名家楷法,及长,遂以欧阳询、黄庭坚、赵之谦书法和《崔敬邕》、《吊比干文》等帖为师,打下了坚实的正楷基础。在书法上许伯建受潘伯鹰、沈尹默影响尤深,由此对褚遂良书法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学褚的过程中对《孟法师碑》和褚《圣教序》帖用功很深。他作寻丈大字和蝇头小楷都悬腕悬肘,是受沈尹默运笔的启发。有次许伯建在曾克耑家看见沈尹默老悬臂用蝇头小楷誊写所作诗词入稿本格内,法度严谨而神情轻松,十分惊叹,并细心揣摩,回到家中就依法将褚帖缩小临习。许伯建先生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楷书刚健清新,空灵飞动。由于他书法取法高远,有扎实的唐楷基础,又有浓郁的魏晋遗韵,其书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先生楷书以颜柳为基,褚书为本,结体端庄,用笔变化多姿,跌宕有致,刚健遒劲,清新优美。二是行草典雅淳和,俊逸潇洒。他认为,晋唐书法是最高境界,学习书法放弃晋唐,只能是舍本逐末,同时他还说,临习书法必须讲悟性,而悟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是主观努力的结果。用力勤、悟性高,则能做到形神兼备,事半功倍。他尤擅小行草,书信简札信手写来,天趣自然。先生行草书还广泛涉猎,博观约取,如王珣《伯远帖》、王导《辛酸帖》等,在他的笔下无不为我所用。三是篆隶朴茂清淳,古趣盎然。他对周秦和汉代篆隶很有研究,加上有深厚的《说文》基础,故其篆书工稳雅致,古趣盎然。喜以钟鼎文入印,曾为潘伯鹰治印数方,被收入《玄隐庐印录》一书。其隶书得益于《曹全碑》、《乙瑛碑》、《孔庙》等碑,清新朴茂,古朴典雅,耐人寻味。


QQ图片20190420231246.jpg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各地精英星散各地,如同种子播撒在各省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重庆本土留下吴宓、晏济元、许伯建、冯建吴、黄笑芸、江友樵等定居重庆的书家,许伯建先生承沈尹默、潘伯鹰余绪,大张帖学,其精美绝伦的楷书技法和艰深扎实的诗词艺术造就和培养了等一大批书法中坚。建国以后,许伯建从银行工作转到了教师岗位,60年代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时刻与诗书朝夕相伴,未离须臾。许先生不仅在诗书实践和理论上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为重庆书法家协会的创立,为推动重庆书法事业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他担任过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担任过重庆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上世纪50年代,在习书过程中,许先生对小楷研究用工尤深。其间与挚友潘伯鹰的诗书交往中多次论及沈尹默先生。许伯建对沈尹默先生书法素来推崇备,吸取了沈先生书法不少好的技法,但他对沈敬重而不迷信。1952年5月先生在与潘伯鹰的信中严肃地提出了他的质疑。诚然,他对沈尹默的书艺,无论是大小楷皆很推崇,但反复体会琢磨其秋明诗词集,尽管小楷写得很精致,但确不似乐毅论等气韵、风度。为此质叩潘伯鹰,潘在6月13日回信作了解答并嘱幸毋告人,以为讥弹前辈。一些学者认为这恰好是书法上一次深入切磋的典范,绝无讽弹前辈之意。李志贤在《海派书法家代表作品集•潘伯鹰》序文《就懦轩书学管窥》云:“这是一段很有分量的谈艺录。”

    许伯建不仅在书法艺术实践上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绩,而且在书法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1965年秋,郭沫若和高二适就《兰亭序》真伪的争论,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在当时情况下,许先生敢于坚持真理,直抒已见。他认为,郭氏“论定兰亭出智永伪托文长二万言而持论支离矛盾,可与其晚撰之李白与杜甫一书同为异谈”。遂撰写《论王谢墓志不足证兰亭出于伪托》一文,但因种种原因当时未能发表,粉碎“四人帮”后,才见于一九八三年《重庆师范学院学报》第四期上。作七绝一首来表达这段经历和当时心情:“蠹稿尘封久奈何,豁然字字镜初磨。文场犹有侠行客,不为淹留恸逝波”。

QQ图片20190420231238.jpg

   先生一生钟情于《兰亭》,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爱用《兰亭》字集联,在狭小的文字天地里自由驰骋,写出了很多佳联,如“迁固于文殊感慨,竹兰映室足欣娱”、“咏怀临水情斯畅,放目游山兴足娱”等联,足以与清代集《兰亭》联文大家王文治相伯仲。一九五六年,国家文化部决定组织成立“中国书法研究社”(即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前身),由当时还健在的前清翰林陈云诰为社长,章士钊、溥雪斋为副社长,张伯驹为总干事,郑诵先为驻会秘书。第一批社员有七、八十人,四川有五人,即谢无量、刘东父、许伯建、伍莹、蓝菊荪。一九五七年文化部和对外友协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赴日展出,这是中国书法交流史上第一次大型交流展,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四百幅各体书法作品,集中在北京颐和园长廊开展,继又从中选出百件作品送赴日本东京银座参展,许伯建先生的行书条幅入选,这次展品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参观者达30万人次,日本的权威刊物《书品》第86辑为此出了专号。许先生在数十年的书法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书法精品,参加过数十次中国书协和其他系统举办的全国性重大书法展出,收入数十部作品集,数十种刊物曾介绍其艺术业绩。

    在许伯建先生的朋友圈中,最为真挚且为艺坛传为佳话的是他与潘伯鹰之间的友谊。“廿余年来,文字督磨,义兼师友而切孔怀。”1966年5月,潘先生重病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老友,而伯建先生则为了见老友最后一面,不远万里只身买舟赶往上海与潘先生诀别,他们深厚的友谊成为文坛、书坛佳话。著名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把这则故事记录下来先后发表在《书法报》、《中国书法》等刊物上。先生亦在《补茅余韵》中详细纪录了此事。另外,他与吴宓、章士钊、胡蘋秋、谢稚柳、李天马等国内许多一流书画大家都保持了深厚的友谊,据统计,《吴宓日记》中提及许伯建多达220余处,可见二人交往之深。除上述所列诸家外,与其长期保持联系和诗词唱和的不下100人。此后在渝的四十多年中,他与重庆著名诗人、书画家晏济元、江友樵、黄笑芸、徐无闻、高梦兰、胡惠浦、朱守一、周邦式、曾小鲁等都有经常性书法交流。据拙著《许伯建年谱长编》统计,包括他的弟子夏昌谦、繆经纶、苏大椿等在内,先生朋友圈即在300人左右。
(作者:范国明)

    好,听众朋友,刚才您听到的是重庆著名书法家、文艺评论家范国明先生的文章《许伯建先生书艺说略》。我们通过许伯建先生的人生经历、书艺成就,对重庆的文化艺术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也将成为重庆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性格永远留存于我们珍贵的历史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