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研究并报许先生家人同意,许伯建研究中心即将在重庆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同时,研究中心将面向全国聘请部分学者、书法家为研究员。 许伯建,名廷植,号蟫堪、阿植、补茅主人,生于一九一三年,卒于一九九八年,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人,毕业于川东师范18班(今重庆师范大学)。生前为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协副主席、顾问、重庆诗词学会顾问等。 许伯建先生作品选 许伯建临《兰亭》:许伯建以王羲之为典则,喜临《兰亭》。文革前,他因病退休,潜心研究书法,三年间临写各种版本《兰亭》2000余通,形神兼备,足为后世典范。 山阴正脉:“山阴正脉”指的是“二王一脉”。王羲之原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兰亭集序》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指的就是此地。 春禊诗会与《藻镜英光》:1943年春,饮河诗社社友在重庆红岩村的农民银行举行“春禊诗会”,到会的有靳志、张宗祥、沈尹默、潘伯鹰、乔大壮、江庸、刘禺生、曾履川、沈羹梅、吴稚鹤、徐曼略、曾小鲁、李次贡、顾翊群、陈方、陈仲陶、钱问樵、谢湛如、陈其采、王幼遴、冒孝容诸先生,以刘禺生年进七十,主持祭酒,而许伯建与冒孝容均三十一岁,是座中最年轻的。席间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分韵,许伯建得“好”字,因填《宴请都》词一阕。三十三年后,即1976年,民革诗社在红岩纪念馆集会,许伯建旧地重游,一时感慨颇多,因填《临江仙》一阕追忆当年盛况,缅怀诗会前辈和老友人。
李白诗轴:1957年,许伯建先生单条行书作品《李白诗轴》赴东京交流展出。这是中日书法交流史上的首次大型展览,在日本引起轰动,被日本博物馆收藏。1988年的《书法》杂志六期及1998年《中国书法名家荟萃》等记录此事及登载作品。 时隔13年之后,即1970年,许伯建给夏昌谦(后为许伯建大弟子)重写当时参加丁酉年书法展书写的《李白诗》。这幅作品行笔不急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在落款中,许伯建写到“十馀年技不加進可媿也”,自谦地称自己十几年来技不加进该感到惭愧。 蝇头小楷:许伯建作书,不论盈尺巨额,蝇头小楷,悬臂出之。其点画轻重、长短、粗细、正斜,从心所欲,一任自然。其扇面蝇头小楷唱和自作诗形式独特,精妙绝伦。作品体现了许伯建与潘伯鹰之间的莫逆情深,亦体现了诗人许伯建的诗采斐然,更能体现其中书法艺术的深远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