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洪:当代书法创作面貌的趋同现象

1465
发表时间:2018-09-19 17:03作者:周小勇来源:重庆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院

在出版技术、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法学习和创作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单种书风的传播和影响极为广泛,从而引发当代书坛上一阵阵的潮流之“风”。与清代、民国时期地域书风、师承现象不同,当代书法风潮的形成时间短、变化相对较快,跨越地域更为广泛。这一特定时期的书法现象值得深思。

不可否认的是,书法的面貌、技法的的倾向性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的自我选择,因为种种原因,会受到一定时期书风的影响。这也是书法学习者丰富技法的借鉴性需求和深入学习的必经阶段。但这一行为却因为无法自我调整,形成跟风,往往导致书法学习者们走向一条不归路:只重视某一时期的流行风潮和短期成效,而忽视了个人性情、特点的把握和书法基础的锤炼,书法风格缺乏深厚的技法、文化、心理基础,无法水到渠成,形成当代书坛种种诟病——缺乏方块汉字字形基础的“假端庄”, 鼓弩为力生拉硬扯的“乏真力”,轻飘浮躁缺少内质的“伪意气”,本无稚拙性情的“装天真”等。

就近几年而言,书法展览中涌现了大面积行草书作品学“二王”一路书风的现象。除开帖派书法奉技法最丰富的二王作品为经典这一重要原因外,帖派书风在近几年集中出现,结合当代书法的具体环境,我们不难看出其内在原因:

一、追逐书法评展的风气。书法展览是近三十年来推动书法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书法征评展也带来了书法获奖的名利追逐,引导了不正常的书法风气和面貌。当世流行文化盛行,人心好绚猎奇,加之碑派书法天荒地老的深厚内质难被轻易解读,浑穆沉静的气度无法把握,帖派笔法的变幻多姿引导了书风主流。作品展览中,无论评审者,还是书写者,直接以书法大家、经典名作的点画形态、字形结构作为品评的标准,排开了“高韵深情”的人书一体的解读方法,舍弃了传统书法中关于精气神、情意力熔为一体的评价体系,抛掉了对书法深厚内涵的深入解析。因此,简单的集字式作品,或者经典字形的放大集和,甚至前任获奖者的简单技法吸取,因为其视觉熟悉程度和带来的经典认同感,成为获奖的首选——这既是文化快餐时代艺术速成心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后来学习者希望通过展览成名的被迫之选。

二、当代书法技法的平行借鉴。以二王书风的学习为例,当代书法学习者,尤其是青年书法学习者,借助精美的经典复制品和自身年轻带来的良好艺术感觉,对技法做一定的分析和反复练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熟练性和风格形态,并获得好评,尤其是初学者的好评。这样的书写状态和水准,其实是对二王经典的浮光掠影式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对二王书法技法机械式的理解。因此才出现了以某一幅二王尺牍作品风格的摹仿为基调的创作——这并非融通而帖派技法的表现。这样的技法水平,很容易被后学者进行平行借鉴,加之当代交流机会频繁,看见书写者书写动作的机会多,摹仿一些并不复杂的技法,上手很快,作品面貌千篇一律、技法水旗鼓相当就成为必然。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今天的书法教学可以分为学院书法的专业教学和个人书家的私塾式的教学。

国内几个重要的书法人才培养的美术学院和综合大学书法专业教学点,都有着学院书法教学全面、重基础的特点,但仍然挡不住展览风气的影响,加上青年学生急于成作品和出成绩的心态,仍然形成了选取当前既无新意又无深度的“当代二王面貌”作为青年学生主要研习方向的现象。此时,学院教学的弊端呈现,即是一群师兄师弟的“近亲式”的相互影响、相互摹仿,形成笔姿、力量如声音音质一般固定下来,虽有细微不同,但最终面貌也是一群都剃光了头的和尚——和尚能相互分辨,自觉面貌各异,外人看却都是一群和尚罢了。我们希望通过教学反思和深入研究,能在书法学生中产生一批能够不断深入,融通书法的书家,从而打破这一奇怪的现象——学院书法最具这种可能。

私塾式的书家教学,尤其是结合今天的网络技术,形成了跨地域、跨时空的影响,力量不可小觑。但这样的教学,却也是造成书法面貌雷同的重要原因: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因老师的审美理念、技法示范,呈现出极大的趋同性。

当代书法的还有着一个特殊的“傍大碗”现象:名气越大,往往追随者书写面貌更像。而且往往因为没有走过老师临习的过程,直接取其面貌和操作办法,造成内涵不足,缺点被更加放大。将这一现象放入书坛作普遍化理解,是否可以看作书法创作面貌极大程度趋同的特殊原因。

四、书法文化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缺失。这直接造成了众多当代书法作品只能在一个技法相对熟练的程度下,有一个小成。书法名家的书法创作在书写水平不太高,内涵不深的状态下就已经结茧,无法继续深入,甚至有倒退的极大可能。这影响了青年学习者的学习、理解的深度,从而年形成同一水平的不断重复。或者向美术化发展,成为类似西方架上艺术的“水墨作品”、“现代书法作品”——但水墨的材料局限,又使其在另一个层面和领域里反复重复。比之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的深度和丰富内蕴,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艺术家本身的文化、艺术内涵的不断跟进,因为书法最终还是“书为心画”的艺术种类,书法点画在理论上甚至可以全息地记录艺术家自身的全部状态和修为:书法家的自身的文化深度,人生内涵和对书法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书法创作是否能朝着经典不断深入下去,最终与个人性情、气质、精神状态自然融为一炉,因异成异,作品面貌亦水到渠成。唯有不断深入和提升,才不会在当代书法创作趋同的大潮中平行借鉴、随波逐流,也才可能推进书法创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这一创作雷同现象,必然会因文化环境变化而变化,如同“流行书风”、“《书谱》风”等。其中的作品具有一定水平,因此,书法爱好者进入下一步技法学习,可以之为借鉴,青年学生在学习新书体、进行创作时,亦可以此为参照。将其作为阶段性目标,可促进学习,以此进阶,逐渐推进,方可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