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画乐】漆钢:历代书法名家咏论(100首)3991
发表时间:2019-02-03 08:51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100首) 自序 文/漆钢
戊戌(2018年)中秋假日,返江津探望双亲。值秋雨绵绵,眠食外无事,兀坐一室,触绪生吟,遂取古今名书家分咏之以消磨光景。三日之内,计得绝句十首。厥后,于公余乘闲,断续继作,至戊戌腊月初一,足成百数。惟因拙作所咏书家多随意拈出而续之,故又费时十日,特以朝代为先后列序编撰简介于其下,首尾未及四月。考此百绝,率尔成章,鲜如人意,其间立论,虽偶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然文词隘陋,诗少余味,愧不能追配前贤。盖涵养培植贫薄,正以读书少之故耳。余平素为世累所撄,于诗实欠著力开悟之功,故知拙作难当大雅,姑存之以为他日一粲也。戊戌腊月十一渝州三不轩主人元瑀漆钢记。 李斯《会稽刻石》·小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一) 作者/漆钢 李斯(约公元前284—公元前208年) 助秦一统叹才雄, 矫诏凶谋烹狗终。 剩有殊勋谁与比, 度衡车轨篆文同。 李斯(约公元前284—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为秦谋划并六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天下既定,任廷尉,后任丞相。立郡县之制,废《诗》《书》等百家语,禁私学。斯善书,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作《仓颉篇》为范。复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度量衡制度。始皇卒,从赵高谋,矫诏迫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二世胡亥。后为赵高所忌,诬为谋逆,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 作者/漆钢 张芝(?—192年) 甘作布衣称有道, 临池尽墨意何狂。 功成一笔连绵草, 竟使羲之许雁行。 张芝(?—192年),字伯英,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敦煌酒泉人。伯英乃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故时人称“张有道”,实避世洁白之士也。善隶、行,尤善章草书。其章草省减点画、波桀而成“今草”。韦诞、索靖、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王羲之曾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 作者/漆钢 蔡邕(133—192年) 石经刻勒证鸿光, 隶楷于焉架舆梁。 国手书丹诚不朽, 千秋尽识蔡中郎。 蔡邕(132—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人。灵帝时召任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董卓专权,被任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故后人称“蔡中郎”。著有《独断》《蔡中郎集》等。通经史,喜好数术、音律、天文,擅长辞章,精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以为流传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多生谬弊,而奏请正定此类经文。诏允,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史称《熹平石经》。石初立,前往观看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熹平石经》集汉隶之大成,已孕今楷体势。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 作者/漆钢 钟繇(151—230年) 曹魏倾身一重臣, 留心翰墨坐生春。 书空画被精勤甚, 捷表深醇孰与伦。 钟繇(151—230年),三国魏书家,字符常,颖川长社人。官至魏太傅。其正楷书独步当时,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每见万类,皆画象之。”所书《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然其真迹已不传,宋以来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皆晋唐人临本。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 作者/漆钢 索靖(239—303年) 银钩虿尾吐奇氛, 妙有余姿自逸群。 越制锋芒缘放胆, 幼安本色是将军。 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人。西晋将领,与乡人泛衷等俱入太学,称“敦煌五龙”。曾官雁门太守、征西将军,赠司空。晋惠帝时封关内侯,以荡寇将军之职平定西羌叛乱。有先识,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赵王司马伦篡位时,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河间王司马颙进攻洛阳时,索靖率雍、秦、凉义兵大破其军,不意受伤而卒,年六十五。靖善章草,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谓其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靖自名其书为“银钩虿尾”。时人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著有《草书状》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 作者/漆钢 王衍(256—311年) 一世龙门绝世姿, 麦秋刻帖最堪师。 谈玄终日天诛谴, 误尽苍生独犯疑! 王衍(256—311年),字夷甫,琅邪临沂人。西晋大臣。夷甫神情明秀,妙善玄言,唯谈老庄,声名籍甚。总角尝造访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八王之乱”中累居显职,官至尚书令、司空、太尉,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司马越讨苟晞,衍为太傅军司。及越卒,众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后,衍为石勒所俘,因劝勒称帝,欲求自免,被勒所杀。后世每引一代枭雄桓温“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以证山涛当年预言,然此论实有为帝王者脱罪之嫌也。衍工书,所作行、草尤妙。有《麦秋帖》存世,虽为刻帖,然书风妍丽,姿态横生,酣然痛快见于笔下。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 作者/漆钢 陆机(261—303年) 词章谐美入渊泉, 祖帖千秋谁比肩。 履贵冒危何惜死, 弘才积玉负苍天。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士衡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吴亡后出仕西晋,官至平原内史、前将军。后为司马颖所杀,被夷三族。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绮练华美。著作颇丰,有《陆士衡文集》等。善书,为文名所掩。今传《平复帖》,浑朴高古,天趣横溢,为传世法书名作中最早之真迹,后世尊为“墨皇”或“祖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 作者/漆钢 卫铄(272—349年) 不让须眉古所无, 雅言妙喻定规模。 欲窥书道明其理, 应读华篇笔阵图。 卫铄(272—349年),字茂漪,自署和南。传为王右军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家学渊源,有名当世。《书法要录》称其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著有《笔阵图》(或疑为王羲之撰,或疑为六朝人伪托。因其流传很广,此姑存旧说)一卷,另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书评》称其“如插花少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 作者/漆钢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 换鹅人去邈难追, 潇洒风标绝玮奇。 一序临流光史册, 从兹斑管树丰规。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初学书于卫铄,后壮游四方,多见古人法书,艺乃猛进。羲之真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复广采众长,冶于一炉,自成家法。梁武帝云:“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史载羲之性好鹅,山阴一道士,养鹅十余,王乘舟往看,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之。道士言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使合群以奉。羲之停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大以为乐。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释支遁道林并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二人,于绍兴兰亭修祓禊之礼,挥豪制序,兴乐而书。羲之所书《兰亭序》成千古绝品,后世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原迹已入昭陵,今存唐人摹本。唐摹行书诸帖尚有《丧乱帖》《孔侍中帖》《奉橘帖》《二谢帖》《远宦帖》等。其书一经面世,历代士人争相效法,影响宏巨,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 作者/漆钢 谢安(320—385年) 东山高卧几经春, 逸驾飞鸣作炳臣。 天地为书挥翰手, 安邦却敌术通神。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安少以清谈知名,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处十年。后出山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时前秦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淝水之战,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石尤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内所瞻。王僧虔云:“谢安得入能书品录也。” 王献之《鹅群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一) 作者/漆钢 王献之(344—386年) 源深家范耀天垂, 创体能当百代师。 最是英风神骏气, 献之端不让羲之。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学于父,次习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其书雄武神纵,灵姿秀出,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最,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行、草之间,逸气过其父也。张怀瓘《六体书论》云:“子敬行草之外,更开一门,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之间。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骏,古今独绝也。”《墨林快事》评其书曰:“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二) 作者/漆钢 王珣(350—401年) 法帖勾摹易失真, 琅琊矩范化烟尘。 幸余伯远通消息, 东晋风流可问津。 王珣(350—401年),字符琳,小字法护,会稽人。为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羲之从侄。官至尚书左仆射,加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所书《伯远帖》为东晋王氏家族存世唯一真迹,为乾隆三希之一,被誉为稀世瑰宝。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宣和书谱》称: “其家世学,草圣有传。今不见其草迹,即此真行,已足名家。观其下笔,力变右军父子,而无一笔诡于正,所谓纵任自喜,古雅有余者也。”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三) 作者/漆钢 王僧虔(426—485年) 家风不坠绍箕裘, 智士名高更好修。 妙对君臣同第一, 辉光掩抑善为谋。 王僧虔(426—485年),琅琊临沂人,晋王羲之四世族孙。历官太子舍人,武陵、吴兴、会稽太守,湘州刺史,吏部尚书。任会稽太守时,因不愿阿附权臣阮佃夫,被免官。入齐,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好文史,解音律,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史载齐高帝萧道成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尝与王僧虔赌书毕,问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谋矣。”传世书迹有《太子舍人帖》。著有《书赋》《论书》《笔意赞》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四) 作者/漆钢 郑道昭(455—516年) 大野书碑壮北朝, 刚锋耀灿入云霄。 风骚南帖千秋领, 冷落中州郑道昭。 郑道昭(455—516年)字僖伯,郑羲次子。北魏荥阳开封人,自称“中岳先生”。据《魏书》载其“少而好学,综览群言”,“好为诗赋”。初为中书学生,迁秘书郎。随孝文帝征沔北,受宠遇。官国子祭酒,屡表请崇儒敦学。清代中叶于山东掖县云峰山发现其题名、题诗石刻,又《郑文公碑》亦出其手,列为北魏碑刻书法珍品。清叶昌炽评其书曰:“郑道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论经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蓝缕进入文明,其笔力之健,可以剸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此虽过誉之论,亦可窥此碑影响之巨。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五) 作者/漆钢 智永(生卒不详,陈、隋间僧人) 索字居然铁限穿, 千文八百世间传。 初心寤寐师家法, 书学中兴赖以延。 智永(生卒不详,陈、隋间僧人),名法极,俗姓王,陈、隋间僧人,会稽人。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出家永欣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初从萧子云学,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临书三十年,用败之秃笔头积至数大簏,瘗之,号“退笔冢”,自制铭志。求书者众,所居户限为穿,以铁叶裹补,称“铁门限”。智永妙传家法,隋炀帝曾云:“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智果、辨才、虞世南均其高足。智永年百岁乃终。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六) 作者/漆钢 欧阳询 (557—641年) 端严气度阵堂堂, 劲骨丰肌字字刚。 若论大唐真楷法, 人工极处是欧阳。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纥子。少为江总收养,教以书计。仕隋,为太常博士。李渊微时,引为宾客。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询博览经史,主编《艺文类聚》,为唐代著名类书,流传至今。其书,初学二王,后兼临北朝三公郎中刘珉书,并融合众家之长,以险劲刻厉而成自家风格,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著有《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七) 作者/漆钢 虞世南(558—638年) 藏器凌烟德范身, 犯颜直谏老功臣。 圆融只在霜辉里, 秀出姿荣意味真。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唐越州余姚人。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历仕陈、隋二代。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迁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为"十八学士"之一。其容貌虽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称其“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贞观十二年卒,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八) 作者/漆钢 褚遂良(596—659年) 听履失途真一梦, 唯凭筠管擅声隆。 欧虞合体刚柔济, 陶铸唐书稀代功。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太宗时历起居郎、谏议大夫,奏章数十上,多被采纳。官至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卒于官,享年63岁。遂良博涉文史,工肃楷书,甚得右军意趣。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十九) 作者/漆钢 冯承素(617—672年) 弘文馆里有斯人, 奉旨钩摹笔入神。 心到手随传晋法, 纤微逼肖迈群伦。 冯承素(617—672年),字万寿,长安信都人。唐太宗贞观间直弘文馆。贞观十三年,内出王羲之所书《乐毅论》真迹,令其摹写,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征、杨师道等六人。又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见于历代记载。时评其书“笔势精妙,萧散朴拙。”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 作者/漆钢 欧阳通(625—691年) 楷式渊深续绍隆, 家传默化北朝风。 微伤含蓄庄严意, 险峻鹰扬过乃翁。 欧阳通(625—691年),字通师,唐潭州临湘人。欧阳询子。早孤,母教以父书。初拜兰台郎,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太子,下狱死。工于楷,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等。 敬客《王居士砖塔铭》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一) 作者/漆钢 敬客(唐高宗时人) 久掩声名隐世间, 王公砖塔管中斑。 可知唐代擅书手, 非只虞欧褚薛颜。 敬客(唐高宗时人),事迹无考,出自河东右族。清王澍《虚舟题跋》云:“敬客名不显于时,然其书法特为瘦劲,大类褚公。则知唐世能书者人多,不免为巨公掩耳。”钱泳曰:“得片纸只字犹珍藏之不置者,因其秀劲有法,在欧、褚之间,故学者纷纷,遂为名碑,可见古人用笔皆有法度可寻也。”其存世书迹《王居士砖塔铭》,楷法精绝、体势俊逸、风神挺秀、既深得褚欧楷书神髓,又能独出机杼,洵属唐楷佳构也。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二) 作者/漆钢 孙过庭(646—691年) 智巧书功俱上乘, 王家草法赖传灯。 锦肠五合交臻论, 不是通人定不能。 孙过庭(648—703年),字虔礼,其籍贯一说陈留人,一说富阳人。一般均称富阳人,然其自称吴郡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善草书,自宋以来皆推能品。其草书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云:“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传世草书名作有《书谱 》,文书俱高妙,为历代书学名著。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三) 作者/漆钢 薛稷(649—713年) 承传褚法见高华, 瘦硬神凝最赏嗟。 当世论书排偶数, 得师之半亦名家。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唐蒲州汾阴人。薛道衡曾孙,薛收孙,魏征外甥。进士及第。中宗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睿宗立,封晋国公,历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稷以辞章名,其《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为初唐五古名篇。张说评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见《大唐新语》卷八)。及窦怀贞伏诛,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工书,笔姿遒丽,法虞世南、褚遂良,锐意临仿,穷年不倦。时称“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书家。存世有《信行禅师碑》为其代表作。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四) 作者/漆钢 贺知章(659—744年) 纵横自得笔如飞, 蠖屈蛇伸见妙微。 狂客胸中堆锦绣, 风生泉涌醉忘机。 贺知章(约659—约744年),字季真,唐越州永兴人。少以文词名。武后证圣元年登进士第。初授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十年,张说奏贺知章及徐坚等入书院,同撰《六典》。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后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为人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善谈笑,时人誉为“清淡风流”。晚年尤放诞,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号称“吴中四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擅草隶。天宝初,因病乃上疏度为道士,返乡不久卒。《全唐诗》存诗1卷,其《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五) 作者/漆钢 张旭 (约675—约750年) 位列八仙奇气熏, 挥毫落纸吐烟云。 藏锋诀奥千钧力, 草圣真淳叹不群。 张旭(约675—约750年),字伯高,唐吴人。曾官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精通楷法,以草书知名,世称“草圣”。性嗜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常醉后叫呼狂走,而后挥毫落纸,或以头濡墨而书,时称“张颠”。旭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时称“三绝”。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等吴越文士俱以文词杨名京师,合称“吴中四士”。颜真卿曾两至洛阳,求教于旭。怀素继承其草法,人谓“颠张狂素”,“以狂继颠”。旭亦能诗,《全唐诗》存诗六首。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撰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六) 作者/漆钢 李邕(678—747年) 碑版书成世所宗, 英风豪气合雝容。 如龙如象同飞誉, 千古骚坛只李邕。 李邕(678—747年),字泰和,唐扬州江都人。唐宗室。邕以文名天下,工文善书,尤长以行楷写碑,《宣和书谱》云: “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其父注《文选》,邕补益之,附事见义,两书并行。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又官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性豪侈,不拘细行。天宝时,为李林甫所忌,遭罗织,受杖死。《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有文集七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七) 作者/漆钢 徐浩(703—783年) 雄浑朴茂笔端收, 诏令告身皇命遒。 弊选营私终乏德, 宗风难与鲁公俦。 徐浩(703—783年)字季海,唐越州郯县人。玄宗开元五年,明经及第,调鲁山主簿。天宝中,历仕刑部郎中、司农少卿。安史乱时,从玄宗入蜀,拜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国子祭酒。于书,诸体皆备,草隶尤精,尝书四十二幅屏。肃宗立,为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出浩手,又参太上皇诰册,宠绝一时。后为李辅国所谮,贬庐州长史。代宗时,复以中书舍人召,历工部侍郎、会稽县公,出为岭南节度使,入为吏部侍郎,与薛邕分典选。坐事,贬明州别驾。有墨迹《朱巨川告身》存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八) 作者/漆钢 颜真卿 (709—784年) 忠肝直节庙廊材, 纳古生新大纛开。 篆籀入书垂别范, 雄深风举欲惊雷。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玡临沂。开元进士,唐代名臣。历任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真卿与从兄杲卿共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代宗时因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兴元元年,被派遣劝谕叛将李希烈,希烈胁之,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工文词,尤善书法。楷书雄浑,参以篆笔之圆劲,刚健挺拔,气魄雄伟,人称“颜体”。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碑刻存世。其行书墨迹《祭侄文稿》,后世称“天下第二行书”,谓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云。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二十九) 作者/漆钢 李阳冰(约生于721—722间,卒于785—787年) 斯翁制篆示真乘, 屈玉盘金玉箸称。 魏晋隋唐千载后, 鳌头独占李阳冰。 李阳冰(约生于721—722间,卒于785—787年),字少温,京兆云阳人。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肃宗干元中任缙云令,有政声,秩满迁为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阳冰多才艺,善词章,工篆书,篆法妙天下。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传世刻石有《三坟记》《谦卦铭》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 作者/漆钢 怀素 (737—799年,一说725—785年) 绿天庵里醉僧居, 醉后驱毫刃有余。 我即书来书即我, 虬龙腾跃示真如。 怀素(737—799年,一说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人。少年出家事佛,经禅之暇,醉心翰墨。尝于故里广植芭蕉万株,以蕉叶代纸习字,因名其所居曰“绿天庵”。其弃笔堆积,埋山下曰笔冢。以“狂草”名重当世。后入京,求见当时名公,以求进益。颜真卿、张渭、戴叔伦、钱起等,皆作诗文称赏其草书。嗜酒,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人称醉僧。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合称“颠张狂素”。其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诸帖。 柳公权小楷《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一) 作者/漆钢 柳公权(778—865年) 唐人尚法论精工, 柳骨森严丰润融。 面谏托词书喻政, 杜钦谷永合流风。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兵部尚书柳公绰弟。宪宗元和三年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穆宗爱其书法,问用笔之法,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长庆中,官右拾遗、右补阙。大和中,为司封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后累迁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均兼内职。后至太子少师。公权博贯经术,通音律,工诗文,其书法体势劲媚,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一家,极为时重,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二) 作者/漆钢 杜牧(803—852年) 笔端才调见清奇, 信手挥来任所之。 好好诗书真绝唱, 六朝风韵此中窥。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先后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生平颇好游宴。喜兵法,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牧之亦善书,其行书《张好好诗》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宣和书谱》评其书:“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三) 作者/漆钢 杨凝式(873—954年) 韭花清逸出风尘, 夏热颠狂耳目新。 启宋承唐谁复匹, 散僧入圣识天真。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人。性狂傲纵诞,幼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哀帝天佑二年(905)登进士第,释褐度支巡官,迁秘书郎。唐亡后,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官至少师太保。卒于任上,赠太子太傅。凝式博览经籍,长于歌诗,遇山水胜景则流连赏咏。尤工行草,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法。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疯子之号。其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夏热帖》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四) 作者/漆钢 李建中(945—1013年) 法自平原率更传, 宋贤尚意已开先。 同年土母皆堪赏, 朴厚丰肥见脱然。 李建中(945—1013年),字得中,宋京兆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人称“李西台”。淡于荣利,好吟咏,每游山水,留题自称“岩夫民伯”。擅草、隶、篆、籀、八分等书体,行笔尤工,多构新体,师法颜真卿及魏晋书风。其书笔致丰腴肥厚,结体端庄稳健,风格丰肌秀骨,气宇轩朗。有墨迹《同年帖》《土母帖》《贵宅帖》等传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五) 作者/漆钢 林逋(967—1028年) 俗情尘虑岂交关, 日与高僧相往还。 书卷萧疏清入骨, 馨香浮动满湖山。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及长,漫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时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衲子诗友日相往还。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其行草书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六) 作者/漆钢 欧阳修(1007—1072年) 文章宗匠唾成珠, 集古跋题倾万夫。 渴笔楷书清丽字, 当朝不让蔡君谟。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世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共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有《欧阳文忠集》行世。其书名亦著于当世,喜以枯笔作书,用笔精谨,沉着有力。苏轼评其:“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朱熹云:“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著有《论南北朝书》《论仙篆》《六一题跋》《集古录跋尾》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七) 作者/漆钢 蔡襄(1012—1067年) 君谟手泽见心光, 遒丽端闲散冽香。 惜舍承先追古意, 翻新不敌米苏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莆田人。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工书法,效晋唐人,笔甚劲净而姿媚有余,为“宋四家”之一。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相较,惜未成自家体段。世传宋四家中,蔡原指奸相蔡京,后人恶京品行,故舍京而取襄,襄年辈长于苏黄米,其所以居后者,即以此故。诗文清妙。著有《茶录》《荔枝谱》《蔡忠惠公全集》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八) 作者/漆钢 苏轼(1037—1101年) 悠悠人事不由身, 高概芳襟迥出尘。 千古书家推表率, 五车摧笔见深醇。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进士,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遭外放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作地方官。元丰中,因诗托讽,再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佑六年,司马光等旧党当权,召为翰林承旨。晚年,新党复起,累贬至海南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后病逝于常州,谥文忠。轼为宋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书能自创新格,用笔丰腴跌宕,具天真烂漫之趣。若《黄州寒食诗》,后世誉称为“天下第三大行书”。所作文章汪洋恣肆,壮美阔大;诗词清空畅达,豪迈不羁,突破绮靡风气。其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三十九) 作者/漆钢 黄庭坚(1045—1105年) 琢句谋篇别味长, 诗开宗派锦机张。 心能转腕江山助, 尚意标新首自昂。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宋洪州分宁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精行、草书,楷法亦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 作者/漆钢 米芾 (1051—1107年) 呼嚎石丈意疏狂, 集古多能灵府光。 刷字出锋矜八面, 辉华盖代自堂堂。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符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后徙襄阳,又徙丹徒。世称米襄阳。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举止怪异,有洁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临古能乱真。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尤工行草,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名一家。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一) 作者/漆钢 薛绍彭(北宋书家,生卒年不详) 东晋风流继者谁, 翠微居士力能追。 霞舒云卷腴和气, 领异终归未绝奇。 薛绍彭(北宋书家,生卒年不详),字道祖,号翠微居士。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哲宗元佑元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历少府监丞,累官秘阁修撰、知梓潼路漕。擅行、正、草诸体,取法晋唐,格度严谨,自成一家。与米芾为书画友,每以鉴定相尚,得失评较。书法并称“米薛”。米芾尝言:"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工正、行、草书,笔致清润遒丽,具晋、唐人法度,历来书家对其评价甚高。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二) 作者/漆钢 赵佶(1082—1135年) 空负宣和天子责, 独于艺事富灵光。 身俘国破千般辱, 回首中原心衋伤。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绍圣三年封端王。元符三年即位。以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余人为奸党,皆予贬谪。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遣使浮海,约金攻辽,以夺回燕云之地。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南下。惧而传位钦宗,自称“太上皇”。钦宗靖康二年,为金人俘虏北去,后卒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一带),年五十四。赵佶诗书画俱能,后世称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其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传世;其画,有《芙蓉锦鸡》等存世;其诗词,有《宣和御制宫词》三卷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三) 作者/漆钢 陆游(1125—1210年) 铁马冰河梦已空, 诗章聊复寄深衷。 襟怀郁勃真堪恃, 信手弹毫不计工。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少有文名。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遭秦桧黜落。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干道六年,起为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抚使幕,复任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淳熙七年,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以发粟赈灾,被劾罢。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劾罢,闲居十余年。宁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宝谟阁待制致仕。放翁诗词、散文、史学,书法俱臻上乘。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平生创作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渡后四大家。其行草《自书诗卷》潇洒遒劲,气势酣畅,豪迈不减当年。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四) 作者/漆钢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 元章遗法此传人, 半世追摹已乱真。 不作开山宗派想, 略存己意畅心神。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字居父,号云壑,南宋汴梁人。宋高宗吴皇后之侄,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尝从陈傅良问学,范成大、陆游辈引为师友。孝宗干道九年,特授添差临安府通判。累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曾与赵汝愚定策立宁宗。后历知鄂州、庆元府,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留守。琚性淡泊好古,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擅正、草,工行书,极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气格。有《云壑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五) 作者/漆钢 张即之(1186—1263年) 禅意欧虞米法融, 胸怀岂与俗情通。 不今不古非庸格, 异族飞声气更雄。 张即之(1186—1263年),字温夫,号樗寮,鄞县人。生于名门显宦之家,为参知政事张孝伯子,爱国词人张教祥侄。以父恩授承务郎,铨中两浙转运使进士举。历监临安府楼店务、龙山税、宁国府城下酒曲务等。官至司农寺丞、知嘉兴。告老,特授直秘阁致仕。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其书初学欧、褚、颜,后师米芾并参以汉隶、晋唐经书,复以禅悟书,故能自成一格。平生喜作擘窠大字,金人尤宝其翰墨。今传有所书《华严经》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六) 作者/漆钢 白玉蟾(1194—? 年) 道门高士讵虚传, 落笔超凡合太玄。 一纸足轩铭到眼, 轻灵字字化飞仙。 白玉蟾(1194—?年)南宋道人,原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属海南省)。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平生博览众籍,所到处留咏甚多,每遇高人逸士,必以诗相赠,实仙家才子也。善草书,常酒酣即席挥毫,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其书上追晋人,得“二王”神韵,纵横舒展,若龙蛇飞动。存世行草《足轩铭卷》为其33岁所书,首尾笔势清劲爽健,用意超凡脱俗,富晋人潇洒风韵。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七) 作者/漆钢 赵孟頫( 1254—1322年) 王孙走笔意弥新, 众铄蒙元第一人。 追轨右军多整饬, 未能及处是风神。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幼聪敏,为文操笔立就。年十四,以父荫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搜访遗逸,以子昂入见。神彩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欲大用之。议者不可,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出同知济南总管府,历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延佑中,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得请归,至治初卒,年六十八。追封魏国公,卒谥文敏。诗文清邃奇逸,书法称雄一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八) 作者/漆钢 鲜于枢(1256—1301年) 三折移蕃见赤诚, 伯机胸次轶群英。 挽车悟得戈铓意, 气卷江湖已足惊。 鲜于枢(1254—132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至元间,以材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改江浙行省都事。意气雄豪,每晨出则载笔椟,与其长廷争是非。一语不合,辄飘飘然欲置章绶去,渔猎山泽间而后为快。辞归,居钱塘西溪,筑困学斋。早岁学书,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见人挽车淖泥中,顿有所悟。酒酣作字,奇态横生,赵子昂极推重之。书迹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著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四十九) 作者/漆钢 张雨(1283—1350年) 焚香饮酒两悠哉, 方外红尘时去来。 道品当朝推第一, 清诗妙墨远氛埃。 张雨(1283—1350年),字伯雨,一名天雨,号句曲外史,元杭州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博学多闻,善谈名理。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师事茅山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后师事玄教高道王寿衍,居杭州开元宫,日与友人故旧赋诗以自娱。或焚香终日,坐密室,不以世事接目。倪瓒赞其:“本朝道品第一。”外史风裁凝峻,书性极高,赵文敏公一见而异之,授以李北海书法,并旁涉怀素、米芾,终成清虚神骏之风。有诗集《贞居集》五卷,书迹《台仙阁记》《题画二诗》等传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 作者/漆钢 康里巎巎(1295—1345年) 夷陬鞑靼有才人, 重艺崇文学步纯。 落笔势如弓弩疾, 日书三万字通神。 康里巎巎(1295—1345年),字子山,号正斋、恕叟,色目康里部人。东平王不忽木之子。幼入太学,习汉文化,博通群经,累官至学士院大学士,以圣贤格言讲诵帝侧。顺帝时仍侍经筵,卒官翰林学士承旨。子山正书学虞世南、钟繇,行草宗羲献。草书犹得钟王笔意,劲圆毫雄,极具个性。据传其学书极用功,可“日写三万字”,亦即三倍于松雪道人之“日书万字”。《元史•本传》云:“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又称“北巎南赵”。所作有《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等。 杨维桢草书张雨《小游仙诗》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一) 作者/漆钢 杨维桢(1296—1370年) 铁笛横吹意气骄, 风流独擅一诗豪。 联翩异想书奇诡, 笔势翻飞利似刀。 杨维桢(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抱遗老人,因善吹笛,自称铁笛道人。诸暨人。元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徙钱塘。生平气度高旷,留连山水间,以声乐自随。早年居吴山铁崖,筑万卷楼,读书其上;晚年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玉山草堂之会,推主敦盘。笔墨横飞,铅粉狼藉,或戴华阳巾,披鹤氅,踞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坐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也。维桢善行草,笔法清劲遒爽,体势矫捷横发,自成风貌。其诗名独擅一时,号铁崖体。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二) 作者/漆钢 宋克(1327—1387) 击剑疏狂动四方, 笔端意气更轩昂。 岂甘松雪流风罩, 揽古穷探急就章。 宋克(1327―1387年),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任侠,好击剑走马。克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苏东坡自比。及壮,学兵法,周游无所遇,益以气自豪。杜门挥毫,日费千纸,遂以善书名天下。其书深得钟、王之法,于皇象《急就章》着力尤多,笔精墨妙,风度翩翩。洪武初,官凤翔府同知卒。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三) 作者/漆钢 沈粲(1379—1453年) 襟怀爽闿气轩昂, 显贵因书入帝乡。 走笔刀头飞燕尾, 趣随势出意尤张。 沈粲(1379―1453年),字民望,号简庵,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善真、草书,以遒逸胜。尤长于诗,有集二千余首。永乐初,与兄度同事秘阁,度为翰林学士,粲为侍读学士,人咸以大小学士、二沈称焉。历成、仁、宣、英四朝,俱受殊宠。自兄殁后,凡玉册金简,国家大制作,皆出粲笔。有《草书千字文卷》《草书古诗轴》《梁武帝草书状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等传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四) 作者/漆钢 张弼(1425—1487年) 酒酣落笔势连绵, 醉引龙蛇欲上天。 却笑狂来伤管束, 难将造化概张颠。 张弼(1425―1487年),字汝弼,号东海,晚称东海翁,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尤工草书,取法张旭、怀素。往往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更喜作擘窠大轴,怪伟跌宕,震撼一世,人称“张旭复生”。四方求书者无虚日,甚至海外诸国,亦知其名。传世手迹有《草书千字文》《草书登辽阳城诗》等。著作由其子张弘至辑为《张东海先生集》刊行。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五) 作者/漆钢 祝允明(1461—1527年) 博精群法祝枝山, 筵上书成只等闲。 沿晋游唐归浪漫, 超然鹗立拒庸顽。 祝允明(1461―1527年),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明苏州府长洲人。弘治举人,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官至应天府通判。嘉靖二年因病致仕归里。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专攻书法,各体皆能。其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子昂,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自成标格。亦善诗文。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六) 作者/漆钢 唐寅(1470—1524年) 涉案科场恨不平, 落花诗卷诉哀情。 亦疏亦淡输奇气, 辜负江南才子名。 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苏州吴县人。从沈周、周臣学画。弘治十一年举人第一。会试时,牵涉科场舞弊案,下诏狱,谪为吏,耻不就。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宁王朱宸濠厚礼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而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游宴其中。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其书法取法赵子昂,所作《落花诗册》丰润平和,俊逸秀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诗文亦工。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七) 作者/漆钢 文征明(1470—1559年) 多寿名高人共仰, 端居闲适本冲虚。 精工群法光图史, 最是蝇头细字书。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人。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为人谦和而耿介,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擅画山水,名重当时,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主盟吴中风雅四十年。能诗,工行、草、隶书,尤精小楷。又熟元末明初故家遗老轶事。每与人言,历历如数家珍。晚年声誉卓著,求其书画者踏破门坎,享年90岁。既卒,私谥贞献先生。有《甫田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八) 作者/漆钢 王宠(1494—1533年) 失手名场无奈抛, 吟风啸月对堂坳。 飞鸣放笔惊前辈, 赢得青眸折节交。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又更字履吉,号雅宜山人,明苏州府吴县人。为蔡羽门生。居洞庭三年,既而于石湖之滨读书二十年。生平八次科考皆名落孙山。由诸生贡入国子监。宠诗文书画皆精。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疏秀出尘,妙得晋法。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 诗尚风骨,有《雅宜山人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五十九) 作者/漆钢 徐渭 (1521—1593年) 酸辛困戹老形骸, 呵壁问天心事乖。 一世不平飞笔底, 飙挥电洒豁孤怀。 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白鹇山人、田水月,绍兴府山阴人。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画擅水墨,淋漓恣纵,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书长于行草,点划狼藉,气势磅礴,陶望龄赞其“有明一人”。有《徐文长三集》《徐文长逸稿》杂剧《四声猿》《南词叙录》。今人辑有《徐渭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 作者/漆钢 董其昌(1555—1636年) 手眼超凡骨欲仙, 香光笔致出天然。 虚冲朗秀无纤垢, 一抹风华字外传。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名重当世,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张瑞图草书《前赤壁赋》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一) 作者/漆钢 张瑞图(1570—1644年) 立异标奇足咤嗟, 侧锋翻折化腾蛇。 抛开逆案论书艺, 等是朱明一大家。 张瑞图(1570—1644年),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出其手,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书法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合称“晚明四家”。其草书,用笔露锋铺毫,点划奇态横生,结字硬峭纵放,有风云之气。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云:“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二) 作者/漆钢 黄道周(1585—1646年) 清刚劲健笔如龙, 治学渊深一世宗。 临难捐身真国士, 石斋之外看无峰。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土。授编修。以上疏指斥大臣杨嗣昌等被谪戍广西。十五年,复故官。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顺治三年被杀于南京大中桥。道周学问渊深,精天文历数诸术;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著有《儒行集传》《春秋揆》《太函经》《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书法以魏晋为宗,行、草、真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宋荦《漫堂书画跋》称“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三) 作者/漆钢 王铎(1592—1952年) 神笔英姿卓荦风, 飞腾跳掷伴沉雄。 贰臣落寞孤怀冷, 独向字林争事功。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天启二年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九年于故里病逝。觉斯博学好古,工诗文。书宗山阴父子。世称“神笔王铎”。其行草书笔力雄健,张弛有度,痛快淋漓,尤长于布白。有《儗山园帖》《琅华馆帖》等。卒谥文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四) 作者/漆钢 倪元璐(1593—1644年) 逸姿异态生新理, 踵武锥沙屋漏痕。 忠义贞刚流笔底, 锋棱四露贵苍浑。 倪元璐(1593—1644年),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崇祯初,疏攻魏忠贤遗党,为东林辨诬。八年,累进国子祭酒,为温体仁所忌挤,落职。崇祯十五年,起兵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明年,超拜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虽勤于职事,而时势已去,亦无计可施。李自成克北京,遂束带向阙,谢毕天子,以帛自缢身亡。谥文正,清谥文贞。元璐书法灵秀神妙,时以渴笔相杂,行草尤超逸。法王右军、颜真卿,以气骨见长,新理异态尤多。清吴德璇《初月楼论书随笔》评曰:“明人中学鲁公者,无过倪文公。”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五) 作者/漆钢 担当(1593—1673年) 清奇古澹驻毫端, 逸致高情手眼宽。 遍数当时云水侣, 滇中一鹤耀层峦。 担当(1593—1673 年)名普荷,又名通荷,号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明天启诸生。曾师事董其昌。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鸡足山。人称“云中一鹤”,“南中高士”。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飘逸有奇气。擅诗。书法学董其昌。其书天真纵逸,气韵高秀,信笔挥洒皆浑成入妙。山水画学倪瓒,风格荒率纵放。有《修园集》《橛庵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六) 作者/漆钢 破山(1597—1666年) 诗联偈语尽玄微, 任笔从心信手挥。 此是狂禅真本色, 圆融无碍溢天机。 破山(1597—1666年),字懒愚,俗姓蹇,重庆人。少聪慧,力学精勤。十九岁削发为僧,法名海明,号旭东。明末清初禅宗大师,临济宗第三十一世,重庆梁平县双桂堂开山祖师,为西南禅宗领袖。其弟子遍及云、贵、川,并远及东南亚,世称“小释迦”。工诗文书画,尤善行草书。其草书力遒气足,挥洒自如,充溢勃勃生机。启功尝言:“破山多大书行草,往往单幅中书诗二句,不以顿挫为工,不作姿媚之势,而其工其势,正在其中。冥心任笔,有十分刻意所不能及者。”“憨上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元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有《双桂草》《破山海明禅师语录》行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七) 作者/漆钢 傅山(1607—1684年) 凛然气节耀云岑, 学究天人志士心。 四宁哲思谁与共, 乱头粗服吐奇音。 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后改青主,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人。明末诸生。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清初通儒无出其右者。家素饶,甲申后(1644)居士穴养母,仰视天俯画地者二十年。天下大定,始以黄冠朱衣自放,稍稍出土穴与客接,然不事生产,家因中落,幸资医术以自活。康熙十七年征举博学鸿词,被迫舁至北京,以死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其书篆、隶、正、草俱佳。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效,及得松雪、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遂乱真,于是复学颜,尝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著有《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八) 作者/漆钢 郑簠(1622—1693年) 手握岐黄济世平, 访碑不惜诊资倾。 八分笔势融行草, 字字欲飞鸿阵横。 郑簠(1622—1693年),字汝器,号谷口,江苏南京人。行医为业,终生不仕。遍习汉碑,直至晚年。为访山东,河北汉碑,倾尽家资,收藏汉碑拓片,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其嗜碑如此,故孔尚任《郑谷口隶书歌》云:“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其隶书奔逸超纵,神采奕扬,尤善书大字。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六十九) 作者/漆钢 朱耷(1626—1705年) 河山非是旧山河, 哭笑难分梦呓多。 蹈隐高踪残月冷, 唯凭笔墨战悲魔。 朱耷(1626—约1705年),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幼绝慧,早事诸生业。明亡,甫弱冠,佯装喑哑。三十九岁,薙发为僧,释名传綮,曾藏八大人觉经,遂自号八大山人,或谓寓“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又谓其署名,喜以草书连缀笔画,视之,八大二字有似哭字笑字,山人二字有似之字,合而读之,类哭之笑之,皆隐约有玩世之意。居山二十年,称宗师,从学者百余人。其后,清廷诏举博学鸿词,临川令胡亦堂闻其名,迎入官舍,心不愿就,佯发狂疾,走还南昌。晚年,归隐青云谱,筑寤歌草堂以居。卒后,葬于新建县中庄。书法初学董其昌,后出入魏晋,典雅萧散,深得钟王气韵,作草尤怪伟。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 作者/漆钢 金农(1687—1763年) 华山天发两兼师, 古奥重新炫巧奇。 独创漆书成别格, 扬州首怪自难移。 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中年遍游南北,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为扬州八怪之首。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随笔》《冬心杂着》等。 郑燮《满江红》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一) 作者/漆钢 郑燮(1693—1765年) 隶入真行画意牵, 铺街乱石巧周旋。 直挥横扫生惊怪, 雅俗由人万口传。 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又号樗散人,江苏兴化人。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亦工词。尤擅写兰竹,风格劲峭。书亦有别致,以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有《板桥全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二) 作者/漆钢 刘墉(1719—1804年) 声名久享亦何稀, 书比坡公更茁肥。 世以体丰为福泽, 帝宸高处借清辉。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山东诸城人。刘统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历官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工书善文,名盛一时。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为清代四大书家,尤善小楷。博通经史,精研考辨。书法专用浓墨,自成一家,名满天下。然康有为赞其书“集帖学之大成”令人费解,实过誉之论也。卒谥文清,入祀贤良祠。有《石庵诗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三) 作者/漆钢 王文治(1730—1802年) 三梁鼎足声名远, 不及江南王梦楼。 兼得思翁松雪髓, 姜芽透性见优游。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工诗文书法,以风韵胜。其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然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之说。喜用淡墨,以示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诗词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筑“梦楼”。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四) 作者/漆钢 钱沣(1740—1795年) 艺品吞毡踵鲁公, 霜台玉马古今同。 惊心胆气豪无敌, 并入柔毫楮墨中。 钱沣(1740—1795年),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清史稿》赞其“以直声震海内”。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遂积劳成疾而死。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然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后世学颜第一人。其大楷书气魄宏伟,笔力遒劲;行书则风神独绝,力透纸背。有《南园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五) 作者/漆钢 邓石如(1743—1805年) 一介布衣吞吐虹, 踵兴碑学树宗风。 兼赅四体差高下, 篆隶巍然旷世雄。 邓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怀宁(今属安徽)人。生于寒门。嗜酒工书,篆刻饶古趣。书法各体皆工,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以隶法作篆,突破千年玉筯篆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新境。隶书自汉碑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篆刻以小篆入印,雄浑古朴,刚健婀娜,世称“邓派”。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六) 作者/漆钢 伊秉绶(1754—1815年) 倒衣食檗漫堆盘, 扶弱锄强黎庶安。 此等庙堂真气象, 龙威虎振入毫端。 伊秉绶(1754—1815年),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改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受大学士朱珪与纪晓岚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刘墉为师习书。嘉庆初,出任广东惠州知府,铲除掳人勒赎的土匪。后调江苏扬州知府。以廉吏善政着。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泣泪送别。后扬州人建“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勘灾必逐户亲阅手记。历署河库道、盐运使。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隶书超绝古格,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遂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亦工诗古文。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七) 作者/漆钢 龚晴皋(1755—1831年) 自性空明见性灵, 神全落笔每忘形。 天真天趣天然合, 奇气惊人日绕庭。 龚晴皋(1755—1831年),名有融,以字行,号绥山樵子、拙老人、避俗老人等。重庆巴县人。幼聪颖,二十四岁中举,其后屡试不中,直至嘉庆十七年方于“大挑选”中任山西崞县知县。后因开罪于抚军,无奈辞官还乡,潜心书画。以诗、书、画名于世。时川东一地有“家无晴皋字,必是俗人家”之说。有《退溪诗集》传世。《巴县志》称其为“县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晴皋书取法王、欧,出于家学,又参以碑法。其书直抒胸臆,元气淋漓,天趣横生。郭尚先赞其“作大字纵横有奇气,当其合作,往往似通明鹤铭”。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八) 作者/漆钢 阮元(1764—1849年) 一代文宗著锦书, 博通精识入渊虚。 派分南北共推许, 玉兔毫挥惜不如。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湖广、两广及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官清廉,善察民情,为民解忧。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生平著述弘富,兼工书,尤擅篆隶。于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俱有精深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所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力倡北碑,影响至深。校刊《十三经注疏》《文选楼丛书》,撰辑《经籍纂诂》《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金石志》等,汇刻《学海堂经解》,自著有《揅经室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七十九) 作者/漆钢 陈鸿寿(1768—1822年) 走檄飞章立就才, 八分奇诡拊嗟哉。 锋棱力透溢天趣, 脱尽恒蹊生面开。 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曼公、翼盦、种榆仙客等。浙江钱塘人。嘉庆六年拔贡。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南河海防同知。据记载:“阮元抚浙时,方筹海防,鸿寿随元轻车往返,走檄飞草,百函立就。”善书画,尤工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行书峭拔隽雅、分书开张纵横,独步有清一代。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 作者/漆钢 包世臣(1775—1855年) 艺舟双楫世争传, 宏论滔滔合太玄。 可惜眼高怜腕弱, 自标第一笑掀天。 包世臣(1775-1855年) 字慎伯,晚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慎伯旧居接近其地,故称安吴先生。嘉庆十三年举人。官江西新喻知县。因劾去官。工书法,详论古人书法得失,雅重北碑,自成一家之言。善经世致用之学,尤详河漕盐政,主张兴西北水利,又预见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之危。先后为江苏省督抚陶澍等幕僚。少年力学,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谈兵。工诗,五古最佳。学书三十年,自负之极,自称“右军第一人”。为书家大宗,论书法尤精,所作《艺舟双楫》为书学巨著。有《中衢一勺》《管情三义》《安吴四种》《小倦游阁文稿》等。 何绍基(1799-1873)楷书《贺熙龄墓志》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一) 作者/漆钢 何绍基(1799—1873年) 精勤入古帖兼碑, 自运神明意守持。 豪饮健游飞逸气, 三湘灵秀蕴英奇。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生平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工经术词章,尤精于说文考订之学并金石碑版文字。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拓,骏发雄强,独具面目。晚年则隶篆真行融为一体,为清末碑学大家。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二) 作者/漆钢 赵之谦(1829—1884年) 天资人力两相涵, 古刻倾心朝夕探。 融魏入行开一派, 金生玉润且同参。 赵之谦(1829—184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浙江绍兴人。咸丰九年举人。五应会试不第。因誊录劳历署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孤愤激越,不谐于世。诗古文书画篆刻俱享高名。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著有《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梅庵集》《二金蝶堂印谱》。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三) 作者/漆钢 吴昌硕(1844—1927年) 石鼓精严誉望崇, 铜琶铁板劲如弓。 英豪不在身躯伟, 别有襟怀气自雄。 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人。长期寓居上海。其人极矮小,然书画印俱大气鼓荡。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称“清末海派四杰”。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于绘画、书法、篆刻皆领一时风骚。另,于诗文、金石亦有精深造诣。后人出版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缶庐印存》《吴苍石印谱》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四) 作者/漆钢 沈曾植(1850—1922年) 一代通儒余事研, 蹲锋积势气虓然。 帖筋碑骨生新理, 异态奇氛欲接天。 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郎中。宣统元年辞官。入民国,在沪为寓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诗沉博奥邃,为同光体魁杰。有《海日楼诗》《海日楼文集》《曼陀罗寱词》。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钊,后熔南北书流于一炉。以草书著称,体势飞动朴茂,纯以神行,颇获时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五) 作者/漆钢 康有为(1858—1927年) 身逐维新旷代豪, 卑唐抑帖论滔滔。 平生毁誉翻然去, 天马云龙万里翱。 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二十一年进士。会试前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拒签《马关条约》,变法图强。授工部主事,未就。在京创办强学会。清德宗召见问对,因宣布变法。戊戌政变事发,流亡香港、日本及欧美各国,组保皇会,主张君主立宪。入民国,任孔教会会长。治公羊学,借古改制言变法改良。工政论文。著作有《康子篇》《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广艺舟双楫》《康南海先生诗集》等。书法早年能作恭楷,后力倡北碑,所作气势开张、苍浑大气,为一世之豪。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六) 作者/漆钢 赵熙(1867—1948年) 诗书原不愧高名, 援笔千篇一世倾。 豪杰挺然风气外, 百年独举赵尧生。 赵熙(1867—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清光绪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转官监察御史,以抗直敢言,著称清季。民国后,退居荣县,修志讲学外,唯以读书吟咏为事。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尧生多才艺,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尧生禀过人之资,运灵奇之笔,书风秀逸挺拔,融诸家为一体,陈兼与称其“书法最工,初为帖学,近小欧阳,后泛涉汉魏诸碑,于北魏之张猛龙,尤有入处。故所作峻整栗密,而又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有《赵熙集》传世。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七) 作者/漆钢 徐生翁(1875—1964年) 早学平原晚吉金, 笔如铸铁气沉沉。 孩儿体式惊人眼, 那管世间无赏音。 徐生翁(1875—1964年),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浙江绍兴人。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生以鬻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数十年足不出绍兴,不求闻达,以布衣终天年。书法精楷、隶,由颜真卿入手,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主张以书外功充实书艺。所作格调高古,朴实无华而有奇逸矫纵之气,时人号为“孩儿体”。能篆刻、绘画,风格一如其书。《美术丛刊》《中国书法》有专题介绍。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八) 作者/漆钢 于右任(1879—1964年) 家国深情骨欲融, 清操落落溢长空。 人书两品一时冠, 装点江山思此翁。 于右任(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以字行,陕西三原人。早年入同盟会。长期任职于国民党政府,官至行政院院长、监察院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去台湾。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其乡思之苦,尽在其中而成千古绝唱。其书早年学赵子昂、二王,后专攻魏碑。其行草书卓然自立,融碑帖于一炉,笔酣墨饱,精气内蓄,自开一派。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八十九) 作者/漆钢 弘一法师(1880—1942年) 阅尽繁华慧命身, 菩提心手证悲辛。 曩年浊世佳公子, 却是清庄拔俗人。 李叔同(1880--1942年),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留学日本。于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民国五年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多才艺,集诗词、音乐、戏剧、文书画印于一身。为南社社员。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奇趣洋溢。词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师文钞》。今人辑有《李叔同诗全编》。其书洗尽铅华,境界极高。晚年之作,愈见清寂超逸,明净安详。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 作者/漆钢 沈尹默(1883—1971年) 学者诗家雅士风, 何妨巨匠老雕虫。 翩然逸致生花笔, 领袖群伦记首功。 沈尹默(1883—1971年),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早年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初以诗名,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见其诗曰:“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由是攻书并声名鹊起。民国初年,有“南沈北于”之称。平生为推动书法教育不遗余力,居功至伟,世所同钦。且以已之力,破除向来由碑学霸占之局面,终使现代书坛成碑帖并峙之格局。识者尊为现代帖学启蒙者及开派人物。其书从米南宫经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怀仁等上溯二王书,清隽秀朗,笔致翩翩。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 谢无量《赋醉感》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一) 作者/漆钢 谢无量(1884—1964年) 含贞挺秀摘仙才, 拈笔水流花自开。 唾玉钩银俱拔俗, 师心守拙似婴孩。 谢无量(1884—1964年),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四川乐至人。早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于孙中山大本营任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诸领域皆允为一代大家。其书天真烂漫,骨健神清而又气韵超凡。著有《佛学大纲》《伦理学精义》《老子哲学》《王充哲学》《朱子学派》《诗学指南》《诗经研究》《中国古田制考》》《再论李义山》《诗经研究与注释》等。出版书法集《谢无量自写诗卷》《谢无量书法》上下册;诗集《青城杂咏》。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二) 作者/漆钢 刘孟伉(1894—1969年) 名士风规绝比俦, 居然戎马战泸州。 兵销革偃奇情跃, 笔底清刚迈众流。 刘孟伉(1894—1969年),原名贞健,字孟伉,别号呓叟,重庆云阳人。5岁丧母。先入私塾开蒙,后随其长兄刘贞安习经史、书法、诗词、篆刻等。孟伉天资颖悟,耽嗜典籍,以10年之功,研读儒家经典《十三经》。1926年参加“泸顺起义”。事败,于川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中共万县中心县委委员、区委书记、川东游击队政委及七南支队队长、川东行署副秘书长、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馆长等。书法著力于颜真卿、欧阳通,北魏《郑文公碑》并熔冶篆隶,形成刚健挺拔,瘦硬通神,奇趣横溢之个人面目。主编《杜甫年谱》,著有《刘孟伉诗词选》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三) 作者/漆钢 林散之(1898—1989年) 眼寓山川景象宽, 胸撑子史握金丹。 长锋搅得龙蛇舞, 成佛升天化逸翰。 林散之(1898—1989年),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散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人,生于江苏江浦。六岁入塾,少师乌江禀生范柳堂、范培开、卜集进士张立庵习诗书。后赴上海师黄宾虹学画,遵黄宾虹嘱“师古人,更要师造化”,费时八月,遍游名山大川,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二百首。后归江上草堂教书为生。解放后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后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复任江苏省书协名誉主席。其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蜚声海内外,有“当代草圣”之称。著有《江上诗存》。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四) 作者/漆钢 王蘧常(1900—1989年) 在手霜毫似戟戈, 势如香象渡恒河。 平生隶草尊魁首, 古气森然耐琢磨。 王蘧常(1900—1989年),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欣欣老人。浙江嘉兴人,生于天津。幼时,其伯父王步青,授以《文字蒙求》等训蒙读物,并教以执笔“描红”。继读四书并《毛诗》。七岁即耽读韩愈、柳宗元文章,作诗十余首,有“神童”之称。后从沈曾植学,授以“去俗就异”,于其治学、艺事影响至深。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1927年去上海,先后执教光华、大夏、复旦、交通等大学。于书,晚岁究心汉简,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章草之领域。其书在日本享誉极高,人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五) 作者/漆钢 沙孟海(1900—1992年) 黉堂设帐作先驱, 润物深心驰九衢。 海内擘窠书第一, 雄浑气象即今无。 沙孟海 (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兰沙、决明,以字行,鄞县沙村人。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宁波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尝从冯君木、陈屺怀习古文字学,从吴昌硕、马一浮等习书法篆刻。先后任国立中山大学预科国文教授,民国教育部秘书,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美院书法篆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协副主席,浙江书协主席等。其书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草并擘窠书,墨饱笔酣,势大力遒,吐气如虹。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六) 作者/漆钢 陶博吾(1900—1996年) 卓尔清风在野身, 诗家心性意弥真。 悲凉落寞藏幽愤, 流注毫端尽绝尘。 陶博吾(1900—1996年)原名陶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江西彭泽人。1926年考入南京美专,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等习书画。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专,师从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诸闻韵、贺天健等。又从曹拙巢习诗文。生性谈泊,不求闻达。书法绘画沉雄厚重、古傲拙朴,诗文情感真挚、意境超远。著述颇丰,有《习篆一径》《石鼓文集联》《散氏盘集联》《博吾诗存》《博吾词存》《博吾联存》《题画诗抄》《博吾随笔》等。于书,真草隶篆四体皆能,然以大篆、行书为最。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七) 作者/漆钢 潘伯鹰(1904—1966年) 北碑入帖笔凌凌, 学褚功深敢自矜。 人海微澜垂世味, 才名籍甚岂虚称。 潘伯鹰(1904—1966年),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安徽怀宁人。少时育于外家,束髪就傅,颖隽卓跞,长老刮目相诵誉。受诗古文辞于桐城吴闿生辟疆。继毕业交通大学,游于日本。及归,从长沙章行严先生治逻辑之学,辄为小说家言于大公报曰《人海微澜》者,声乃鹊起。国共和谈时,曾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秘书。著有《隐刑》《强魂》《雅莹》《残羽》《蹇安五记》。其书宗二王、褚遂良并参颜平原,复以碑法入书。论著有《书法杂论》《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另出版有《潘伯鹰行草墨迹》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八) 作者/漆钢 白蕉(1907—1969年) 狂名傲骨世间传, 书入永和春暮前。 一种清神萧散气, 耀今抗古独争先。 白蕉(1907—1969年),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远香,号旭如,上海金山区张堰镇人。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能篆刻、诗文,精书法。其书用功于魏晋唐宋间,尤得晋人潇散之气。白蕉狂名至大,尝自谓其书“风猷非唐以后人所能仿佛”。曾主编《人文月刊》,著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客去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九十九) 作者/漆钢 启功(1912—2005年) 博通专透绮情超, 妙语解颐机趣饶。 坚净居中孤旷久, 素豪落纸总清寥。 启功(1912—2005年),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北京人。曾执教辅仁中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顾问,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协主席等职。于诗词、文献学、语言文字学、文物鉴定学皆卓有建树。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书画集》等。元白风趣幽默,雅人深致。与其妻章宝琛感情甚笃,无子女。惜情深不寿,其妻于文革前离世,此后,元白一直鳏居,再未婚娶。生前书名之盛,当世无人可及。其书先摹赵、董,复参以欧阳询、柳诚悬,终成自家面貌。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 (一百) 作者/漆钢 许伯建(1913—1997年) 骚心博洽笔端含, 更续名公同饱参。 法效兰亭排次第, 头筹应数许蟫堪。 许伯建(1913—1997年),名廷植,号蟫堪、阿植、补茅主人,世居重庆巴县。曾为中国书协会员、重庆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少习诗文,颇获时誉。抗战方起,海内名流西迁陪都重庆,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潘伯鹰等人发起成立“饮河诗社”,潘伯鹰主其事,蟫堪当选理事。蟫堪治学严谨,博涉多能,书法、诗词而外,又擅金石、篆刻、文物鉴赏、目录版本学。吴宓称其“诗词、书法、篆刻三绝之雅士”。八十年代初,蟫堪与殷白等人发起成立重庆市书协,先后任副主席、顾问。其书宗王逸少、褚遂良,以行楷书为主,小楷尤精。平生临《兰亭序》近二千通,笔精墨妙,形神逼肖。著有《补茅文集》。 2019年1月16日完稿
文章分类:
社科基地
|